爱孩子,但不溺爱孩子

       对于每个家长来说,爱自己的孩子,是人之常情。但是,爱可以,溺爱,不行。那么,我们应该怎样合理的爱孩子,而不是一味地溺爱呢?

1.不要特殊待遇

  如果什么时候都给孩子特殊照顾,有什么好东西都给孩子留着,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在家地位高人一等,这样孩子就会自感特殊,习惯于高高在上,必然变得自私,没有同情心,不关心他人。   

2.不要过分注意孩子

  很多家庭都习惯以孩子为中心,家里的事物安排都围绕着孩子,当亲戚好友来访,也常常围着孩子逗他玩。对孩子过于注意,孩子便会容易骄傲。因此,他会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中心,而且人人都喜欢自己。   

3.不要有求必应

  对孩子的要求要慎重考虑,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。容易被满足的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、讲究物质生活、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,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。  

4.不包办代替

 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,于是任何事情都代替孩子做,结果导致孩子三四岁了还要父母喂饭、穿衣,五六岁了还不会做简单的家务。这样孩子就不会变得勤劳、善良,也缺少同情心和上进心。   

5.不要过分保护孩子

  其实孩子并不是天生就胆小的,往往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地担忧而导致孩子胆子越来越小。如果父母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,少一些担忧,多一些鼓励,在摔跤后不大惊小怪,而是让孩子自己爬起来,孩子就不会变得懦弱胆怯。   

6.不当面袒护孩子

   很多时候,孩子在外面和别的小朋友有了争执,总是有父母偏向、保护自己的孩子,而不管孩子是否有错误。时 间长了,孩子就把家里管教较松的那个人当做自己的“保护伞”,结果不仅使孩子性格扭曲,是非观点混淆,甚至还影响到家庭的和睦。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,但是,一切由家长全权代劳,甚至孩子有求必应,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不利。我们对孩 子要“爱”而不“溺”。